2020年国内期刊发表的话语研究方面的100篇论文

1. 陈海庆, 孙润妤. 2020. 庭审语境下被告人反问句多模态语用分析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3): 109-125.

2. 丁建新, 朱海玉. 2020. 话语身份的建构: 涂鸦的边缘话语分析. 《外语学刊》, (2): 55-58.

3. 丁建新、杨荟. 2020. 作为他者的病毒:关于新冠肺炎隐喻的话语分析.《广州大学学报》,(4): 107-113.

4. 杜文博, 张佩霞. 2020. “彭斯讲话的日本新闻话语分析. 《外文研究》, (2): 32-39.

5. 韩戈玲, 廖国海. 2020. 语用身份框架下的论辩话语研究. 《外语与外语教学》, (6):  55-65.

6. 郝兴刚、李怀娟. 2020. 公共话语功能文体历时研究与中国话语文化性.《话语研究论丛》. 8辑,21-38.

7. 胡安江. 2020.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研究:热点、问题与趋势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1):  1-12.

8. 胡键. 2020. 政治的话语分析范式. 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版), (3): 58-69.

9. 胡开宝, 盛丹丹. 2020. 《可持续发展报告》英译本中的华为公司形象研究——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. 《外国语》, (6): 94-106.

10. 郭金英. 2020. 中国形象对外传播中的叙事研究——解读BBC纪录片《中国故事》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3): 136-143.

11. 蒋晓丽, 郭旭东. 2020. 社会化表演的网络文本世界——符号叙述学视域下美国总统政治的媒介话语分析. 《国际新闻界》, (1): 99-118.

12. 焦俊峰. 2020. 基于评价理论的冲突型新闻话语主体构建对比研究. 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3): 33-37.

13. 克劳斯·克里彭多夫, 田海龙, 张立庆(译). 2020. 为何将话语置于行动中研究?. 《当代修辞学》, (5): 46-55.

14. 雷蕾, 苗兴伟. 2020. 生态话语分析中的生态哲学观研究. 《外语学刊》, (3): 120-123.

15. 李丹. 2020. 语言学视角国家认同研究:兴起与进展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3):  144-155.

16. 李恩耀, 丁建新. 2020. 国内外批评话语研究40——一项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3): 41-55.

17. 李俊义, 尤泽顺. 2020. 专家话语的知识建构——关于新冠肺炎认识的趋近化分析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4): 91-106.

18. 李淑晶, 刘承宇. 2020. 基于评价系统的生态话语分析——以特朗普退出《巴黎气候协定》的演讲为例. 《外语与外语教学》, (5): 65-76.

19. 梁海英. 2020. 叙事语篇中身份建构研究的多元功能视角. 《外语教学》, (1): 17-21.

20. 梁婧玉, 李德俊. 2020. 中国形象的隐喻架构分析——以《经济学人》社会法制类报道为例. 《外国语文》, (2): 96-106.

21. 梁娜. 2020. 战役与战:战争隐喻与疫情防控的社会实践网络探微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5): 92-103.

22. 林元彪, 徐嘉晨. 2020. 基于语料库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外媒英语报道话语分析研究. 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》, (1): 41-49.

23. 刘风光, 刘诗宇. 2020. 外交话语中规避回答策略及其仪式化关系联结. 《现代外语》, (6): 768-780.

24. 刘国兵, 张孝莲. 2020. 中国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中的态度资源分析——以《中国日报》为例. 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2): 15-21.

25. 刘立华, 童可. 2020. 框架理论视角下国家形象的媒体话语建构研究——中美贸易战报道为例. 《山东外语教学》, (3): 39-49.

26. 刘立华, 韦荣波. 2020. 2019年国内批评话语研究综述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6):  131-140.  

27. 刘曼. 2020. 日本主流报刊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变化研究——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. 《外语电化教学》, (5): 108-113.

28. 刘文宇, 胡颖. 2020. 从情境到语境: 特朗普政府《贸易政策议程》的批评认知分析. 《外国语文》, (1): 9-18.

29. 刘文宇, 胡颖. 2020.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4): 29-41.

30. 孟玲. 2020. 坏消息告知的交际策略及其有效性个案研究.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(4): 42-51.

31. 孟玲, 孙铭徽. 2020.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——法语动画电影《自杀专卖店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1): 69-78.

32. 苗兴伟, 雷蕾. 2020. 基于功能语言学系统进化观的生态语言学维度探析. 《中国外语》,  (1): 35-40.

33. 苗兴伟, 李珂. 2020.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共同体身份的话语建构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 (2): 88-99.

34. 潘艳艳. 2020. 多模态话语分析到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的发展综述. 《外国语文》,  (1): 35-42.  

35. 邱怡. 2020. 隐喻的再现与建构——以外媒对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为例. 《区域与全球发展》,  (1): 110-119.

36. 单晓静,2020. 通知中的权威及其动态特征与实现策略——政府部门发布通知的话语——历史批评话语分析. 《话语研究论丛》,第8辑,39-55.

37. 沈继荣, 辛斌. 2020. 英语学界引用研究综述及反思. 《外语研究》, (1): 45-51.

38. 沈文静. 2020. 建构文化记忆——文字符号的批评话语分析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 (3): 56-63.

39. 石晋阳. 2020. 网络闲话与群际偏见生产: 微博话题的批评话语分析. 《现代传播》, (9): 73-78.

40. 苏新春, 龙东华. 2020. 中小学语文教材话语体系的建构及意义. 《厦门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 (6): 29-39.

41. 孙莉, 杨晓煜. 2020. 评价理论视域下的和谐话语分析——2018百篇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为例. 《中国外语》, (4): 43-48.

42. 孙小孟, 贺川, 廖巧云. 2020. 多模态隐喻与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构——评析大型纪录片《一带一路》第一集《共同命运》. 《外国语文》, (3): 68-74.

43. 唐青叶. 2020. 意义潜势与个体化——基于中国外宣话语的国际受众研究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2): 78-87.

44. 唐子茜. 2020. 文化翻译的批评话语分析路径. 《外国语言文学》, (4): 356-369.

45. 田海龙. 2020.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话语研究——基于双层五步框架的中西医话语互动分析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2): 128-139.

46. 田海龙, 单晓静. 2020. 政府部门通知中的权威及其话语建构. 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 (4): 24-35.

47. 王宏俐, 梁琳琳, 闫开伦, 刘书凝. 2020. 印度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崛起的话语分析. 《外语电化教学》, (5): 122-128.

48. 王加林, 陈建平. 2020. 时间指示语与身份话语建构——基于回归前后香港施政报告的研究. 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 (4): 56-67.

49. 王建华, 席静, 康俊英. 2020. 西方媒体框架桎梏下中国媒体话语权的建构——瑞典中国游客事件为例. 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 (3): 34-47.

50. 王瑾. 2020. 生态话语分析: 话题、特征及启示. 《外语教学》, (4): 30-35.

51. 王晶. 2020. 虚拟公共领域中信息通信技术的话语建构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4):  53-60.

52. 王磊. 2020.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:意义、任务与策略. 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, (2):  42-52.

53. 王立松, 崔競月, 陈茜萌. 2020. “一带一路国内外新闻语篇话语对比分析. 《天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(2): 133-138.

54. 王敏, 孙志鹏. 2020. 后真相后羞耻:民粹主义媒体话语是如何进入欧美主流话语体系的?——基于对露丝·沃达克的专访. 《国际新闻界》, (8): 110-124.

55. 王平, 孙明伟, 安琪. 2020.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实践的公共话语表达与意义构建——基于报刊话语分析的探索. 《图书馆理论与实践》, (6): 107-111.

56. 王琴. 2020. 批评体裁分析视角下医学科普话语的新媒体传播. 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(5): 17-24.

57. 汪少华, 纪燕. 2020. 中国廉政话语的架构研究——以《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》为例. 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 (3): 22-33.

58. 汪顺玉. 2020. 中国学生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方式研究——基于文本发掘的发现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4): 2-15.

59. 武继红, 黄梓晴. 2020. 国内互文性的语言学研究综述. 《山东外语教学》, (6): 9-19.

60. 武建国,龚纯,宋玥. 2020.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——以特朗普演讲为例.《外国语》, (3): 80-88.

61. 武建国, 刘艾静. 2020. 国家形象宣传片《角度篇》解说词翻译中的互文性策略研究. 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2): 22-25.

62. 夏士周, 林正军. 2020. 国内批评隐喻研究:现状与展望. 《外语研究》, (1): 33-37.

63. 肖翔, 张昕. 2020. 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关于抗日战争的批评话语分析. 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 (4): 172-180.

64. 辛斌. 2020a. 21世纪的批评话语研究:反思与展望. 《外语研究》, (4): 37-42+99+112.

65. 辛斌. 2020b. 英文新闻标题中的合法化话语策略分析——以《华盛顿邮报》和《纽约时报》有关南海争端报道为例. 《外语学刊》, (4): 24-32.

66. 辛斌, 李文艳. 2020. 多模态广告语篇的体裁分析——以一则微信聊天式房地产广告为例. 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 (4): 13-23.

67. 熊建国. 2020. 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在语料驱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运用——以英语洗钱新闻为例. 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 (5): 10-19.

68. 熊伟, 舒艾. 2020. 翻译研究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:回顾与展望. 《外语学刊》,  (5): 93-100.

69. 徐浩. 2020. 中国当代公共话语中的中小学教师形象研究. 《全球教育展望》, (11):  118-128.

70. 徐继菊, 高一虹. 2020. 死亡态度主题叙事的话语特征——基于西南地区15位老人的访谈. 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(4): 52-59.

71. 许庆欣, 陈居强. 2020. 数据科学视角下的评价话语分析——以冲突话语中会话者评价风格识别为例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6): 24-38.

72. 徐涛. 2020. 新新媒体时代高校官微话语交响乐”. 《外语学刊》, (4): 15-23.

73. 徐燕, 冯德正. 2020a. 多模态公共卫生教育话语研究: 语域类型学视角. 《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 (2): 11-21.

74. 徐燕, 冯德正. 2020b. 新媒体商务话语中的多模态体裁互文: 语域类型学视角. 《外语教学》,  (3): 23-28.

75. 徐玉臣, 苏蕊, 剡璇, 寇英. 2020.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科技语篇中介入资源对比研究. 《外语教学》, (6): 19-24.

76. 徐中意. 2020. 外交话语模式分析框架的构建: 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. 《外国语文》,  (1):  19-27.

77. 颜冰, 张辉. 2020. 框架语义视角下中美贸易战话语的历时比较分析. 《外国语文》, (1):  1-8.

78. 姚艳玲. 2020. 日语政治语篇的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析. 《外国语文》, (1): 28-34.

79. 叶永青. 2020.  互动构建的时空延展和情感变迁——电子哀悼多模态语类特征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1): 59-68.

80. 尤泽顺, 卓丽. 2020. 外交文化架构与对外政策构建:美国新丝路战略话语分析. 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》, (4): 36-55.

81. 于国栋. 2020. 提问对回答的话题约束——抗击新冠肺炎与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会话分析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2): 100-113.

82. 于佳平, 张朝枝. 2020. 遗产与话语研究综述. 《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》, (1): 18-26.

83. 张辉, 张艳敏. 2020. 批评认知语言学:理论源流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. 《现代外语》, (5):  628-640.

84. 张坤坤. 2020. 西方多模态话语研究与批评话语研究的融合趋势. 《现代外语》, (2):  282-293.

85. 张蕾, 刘芳. 2020. 法律辩护词中被告人身份建构的评价策略研究——以张扣扣案一审辩护词为例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6): 2-14.

86. 张丽敏, 叶平枝, 李观丽. 2020. 公共话语中的幼儿园教师形象——基于网络媒体新闻的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. 《学前教育研究》, (3): 16-30.

87. 张玲, 周俊子. 2020. 基于框架理论的疾病隐喻特征及作用研究——以艾滋病为例. 《山东外语教学》, (2): 20-30.

88. 张露, 梁晓波. 2020. 美国《防务新闻》网站有关中国防务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: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研究. 《外语教育研究》, (3): 18-24.

89. 张薇, 汪少华. 2020a. 全球气候危机话语的架构理论透视——以中美领导人的气候议题演讲为例. 《外语教学》, (1): 12-16.

90. 张薇, 汪少华. 2020b.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刻意隐喻的认知力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2): 114-127.

91. 章吟, 李媛. 2020. 话语实践意义的阐释——论式话语分析方法的改良. 《当代修辞学》, (5): 70-81.

92. 赵娜. 2020. 儿童绘本中死亡态度的建构——《再见了, 艾玛奶奶》多模态分析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1): 79-87.

93. 赵芃, 尚成燕. 2020.  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——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6): 82-90.

94. 赵蕊华. 2020.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中国不同时期生态建设对比研究——2001年和2018年《中国日报》生态文章为例. 《山东外语教学》, (1): 33-45.

95. 赵秀凤, 刘畅. 2020. 国际生态话语视角下中英能源白皮书话语对比研究——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. 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(6): 17-25.

96. 赵奕. 2020. 边缘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新加坡华人身份建构与华语变迁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3): 64-72.

97. 赵永峰. 2020. 福柯话语权力视域下社会隐转喻研究——以美国政治正确类表达为例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1): 35-46.

98. 赵玉倩. 2020. 多模态外交隐喻框架下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——以大型政论纪录片《大国外交》为例. 《山东外语教学》, (3): 61-70.

99. 朱蕾, 史雁滔. 2020. 新冠疫情期间媒体对医务工作者形象的话语建构——以《人民日报》微信公众号为例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(5): 80-91.

100. 邹煜, 张茹淇, 程南昌, 滕永林. 2020. 政务微博话语与服务型政府形象建构研究. 《语言文字应用》, (2): 109-118.